首页  学院概况  师资队伍  本科生教育  研究生教育  在职教育  科学研究  招生工作  学院快讯  专业设置  团学园地  实验教学示范中心  校友之家 

教师介绍

 教师介绍 

当前位置: 首页>>师资队伍>>教师介绍>>正文

语言学教研室教师:高亚楠
2025-03-02 22:07  

 

高亚楠,女,满族,1987年12月生,辽宁葫芦岛人,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。现任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语言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,研究兴趣为汉语语法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学术论著:

1.LES CLASSIFICATEURS VERBAUX EN CHINOIS,LINGUISTIQUE(A&HCI),2021年第2期,第一作者。

2.《汉语跨类量词的历史成因与哲学逻辑》,《汉语学报》(CSSCI),2018年第2期,第一作者。

3.《从显赫词类的扩张性看跨类量词“趟”的语法化历程》,《古汉语研究》(CSSCI),2014年第

2期,第一作者。

4.《“数量+动”与“动+数量”构式的不对称性解析》,《中南大学学报》)(社会科学版)(CSSCI),2013年第6期,第一作者。

5.《跨方言比较视野下汉语量词显赫功能及动因》,《中南大学学报》)(社会科学版)(CSSCI),2017年第5期,独撰。

6.《“把”量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和语义格局——基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量词教学策略研究》,《对

外汉语研究》(CSSCI),2013年集刊,第一作者。 

7.《汉语量词的研究动向和探索空间》,辽宁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(CSSCI),2020年第2

    期,第一作者。

8.《动态量词语法化的路径和动因》,《华夏文化论坛》(CSSCI),2013年集刊,第一作者。

9.《量关系组配的认知解释》,《西南交通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(CSSCI),2013年第1期,

第一作者。

10.《汉语动源量词研究》,长春: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,2021年,第一作者。

科研项目:

1.主持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“汉语跨类量词的演化模式与形成机理 ”,项目编号

20FYYB012,在研。

    2.主持2018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“基于事件的汉语动源量词表达特色”,项目编号 L18BYY02,已结题。

    3.主持2016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“‘一带一路’倡议下来辽留学生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”,项目编号:L16CYY011,已结题。

4.主持2016年度辽宁省教育厅项目“基于PM理论的来辽留学生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”,项目编号:L201636,已结题。

社会兼职:

1.中国语言学会员。

2.辽宁省语言学学会理事。

联系方式:

邮箱:gaoyanan@lnu.edu.cn


关闭窗口

辽宁大学文学院  地址: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
电话:024-62602473  邮编:110136
辽ICP备05001361号